材料科学、化学等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,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实验教学,保证实验教学秩序和质量,根据学校有关规定,结合新葡萄官网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教学规范。
一、实验教学的组织
1.实验项目的确定:接到开课任务通知的两周内,各系、教研室组织课程责任教师、任课教师(实验指导教师)和相关人员,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、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实验室条件,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素质为宗旨,兼顾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和各种难易程度,确定具体实验项目,填写好“实验项目统计表”和“实验项目信息卡”,形成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”,报系主任、院领导审核批准。
2.教学任务的落实:系主任、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情况和实验室条件,与任课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沟通与协商,确定实验指导教师的配备,落实实验教学任务的安排,并提出实验课程时间安排建议交学院教学秘书,以统筹安排课表。
3.实验项目的次序安排:接受教学任务的两周内,任课教师应积极与课程责任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沟通与协商,根据教学内容、班级(组)人数和实验室情况进行分组、确定实验项目进行次序。分组时,在实验室设备和安全允许的条件下,每组人数应尽可能少,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。
在开课的前一学期第十六周之前,任课教师应填写好各个开设实验项目的“实验项目信息卡”(含实验班级人数信息)送实验技术人员,以作开课准备。
4.教学进度安排:在开课学期的第二周之前,任课教师应根据课表安排,积极与实验技术人员沟通,制定出“实验分(小)组与项目时间安排表”,并通知任课班级(组)。同时,将审核后的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”,以及“课程教学进度表”、“实验项目进程表”、“实验分(小)组与项目时间安排表”一起报送学院实验室秘书备案存档。
5.实验平时成绩评定:实验平时成绩按各次实验进行记分,其依据是:预习报告与回答提问;实验操作、实验安全与环保意识、实验结果与数据记录等;数据处理、结果分析与讨论、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等。一般根据预习20%、实验操作50%、实验报告30%综合评定。
6.实验课程成绩评定: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验习惯的考察。一般情况下,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70%,期末考试(笔试或实验考试)为30%。期末实验课程笔试的内容主要依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,考核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情况,采用闭卷考试方式。实验课总评成绩不及格者,该实验课程必须重修。
二、实验指导教师教学规范
1.实验准备与备课:⑴开课的前一学期第十六周之前,根据教学任务,指导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开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;⑵开课学期的第二周之前,将确定的“实验分(小)组与项目时间安排表”送实验技术人员;⑶实验项目开出之前,按实验教学要求和步骤,指导实验技术人员做好实验准备工作;⑷认真做好预备实验,掌握各项操作的规范和要领,找出实验成败的关键和出现各种异常的原因,并写出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。⑸初次上实验课的指导教师应试讲、预做实验。
2.提前5-10分钟到实验室,进一步检查实验准备情况,按时上课。
3.认真做好学生考勤记录。对无故迟到超过15分钟的学生不准进入实验室,责成其课后补做。
4.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(预习报告、提问),对预习不合格的,应令其重新预习,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。对设计性实验,需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审阅,决定是否允许学生进行实验。有权停止未按要求完成实验预习工作的学生进行实验。
5.对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、演示,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。重视安全教育,提示学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。讲解不必过分拘泥于系统性,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,一般包括提问在内不超过30分钟为宜。
6.实验过程中认真巡视和指导,不离开实验室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,并记录各个学生的表现。有权制止任何人违反实验室制度的行为,有权停止不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进行实验。负责指导偶发事件的处理。
7.实验结束时,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,并在实验数据表上签字,对实验结果不合要求的学生应令其重做;督促学生在所用的实验设备使用记录本上填写使用记录,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性,并签字确认。
8.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现场,打扫实验室,检查实验室的水、电、气、窗的关闭情况,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。
9.填写“实验教学工作日志”,交实验室技术人员存档。
10.及时批阅学生实验报告,及时评定实验成绩。
11.课程结束后,及时完成学生实验成绩评定与成绩报送工作,并将学生成绩评定表、每个实验项目的典型学生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各5份、实验教学总结表等送交学院实验室秘书存档。
12.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
三、实验技术人员教学规范
1.实验仪器、材料、试剂的准备:⑴开课的前一学期第十六周之前,认真根据课程责任教师、实验指导教师呈送的“实验项目信息卡”开出的清单及实验者组数,落实好所需增购的仪器、药品及易耗品的采购计划;⑵在实验项目开出之前,按实验教学要求将实验所需的仪器、材料、试剂准备好,摆放整齐,并对所需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和试剂的纯度进行测试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,并记录在“实验教学工作日志”上;⑶协助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做好准备实验。
2.提前10分钟到实验室,接纳学生进入,保证正常开课。
3.坚守岗位,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损坏的仪器进行登记并办理补领、赔偿手续。
4.实验过程中协助指导教师指导和管理学生实验,巡回视导,解答学生的疑难,解决仪器设备、器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,及时补充各种试剂、消耗品。
5.及时提示学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,有权制止任何人违反实验室制度的行为,有权停止不认真进行操作的学生进行实验。
6.配合指导教师处理好偶发事件,做好偶发事件处理过程的记录。
7.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重做实验的时间安排。
8.实验结束时,及时收回借出的工具、器材等,配合指导教师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查与验收工作,督促师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。
9.配合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现场、打扫实验室,以保持实验室的文明、整洁。
10.认真履行卫生安全责任人职责,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卫生,检查实验室的水、电、气、门、窗的关闭情况,确保实验室的安全。
11.每次实验结束后,认真收集“实验教学工作日志”,并按课程和班级汇总后于每学期末交学院实验室秘书存档。
12.与课程责任教师、指导教师密切合作,开展实验教学研究,革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技术,改进教学方法。
13.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认真总结经验,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、服务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。
四、学生实验规范
1.实验预习: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,熟悉实验目的要求,明了实验原理,掌握实验基本操作、方法和步骤,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。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:⑴实验目的要求;⑵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图;⑶主要仪器试剂;⑷实验步骤;⑸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表。未写预习报告者不得进行实验。
2.上实验课要带预习报告及必备的实验教材、指导书、文具及计算工具,衣着整洁,不穿拖鞋、短裤和裙子,按时到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。
3.认真听实验教师的讲解,回答教师的提问,记录实验注意事项,不懂之处及时向实验教师请教。
4.服从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安排与指挥,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。实验课期间,不随意离开实验室,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,不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,保持桌面和室内的整洁。
5.实验中要注意观察,精心操作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。获得实验数据及结果后,须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、签字。
6.实验中要注意节约水、电、试剂和各种消耗品,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各种设施。如果仪器设备损坏,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,并办理相应的补领与赔偿手续。
7.实验结束后,及时关闭水源,切断电源;对使用过的仪器设备进行整理并恢复到原始状态,填写使用记录;按有关规定处理好实验产生的三废,及时整理、打扫实验室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、卫生。经实验教师检查允许后,方可离开实验室,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。
8.实验报告: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观测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撰写,做到字迹工整、图表绘制清晰、文字简练通畅、数据处理规范。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:⑴实验目的要求;⑵实验原理及流程(图);⑶主要仪器试剂;⑷实验操作步骤;⑸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;⑹结果分析与讨论。实验报告应按时交指导教师批阅。
实验指导教师、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学生,务必严格执行实验教学规范,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,保证实验教学质量,避免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浪费,使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2009年11月修订
附:
实验课程名称: 上课时间:20 —20 学年第 学期
实验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数 总学时
序
|
内 容
|
报送人
|
报送时间要求
|
收件时间
|
1
|
实验课程教学大纲(含实验项目统计表和实验项目信息卡)
|
实验指导教师
|
第二周之前
|
|
2
|
实验教学进程表
|
|
3
|
实验教学进度表
|
|
4
|
实验分组与项目时间安排表
|
|
5
|
学生成绩评定表
|
学期末
|
|
6
|
实验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
|
|
7
|
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(每个项目各5份典型)
|
|
8
|
实验教学总结表
|
|
9
|
实验教材或指导书(有变更时送)
|
课程责任教师
|
第二周之前
|
|
10
|
实验教学工作日志(按班级装订,一次实验一张)
|
实验技术员
|
学期末
|
|
11
|
实验项目信息卡(按课程装订,一个项目汇总所有上课班级信息成一张)
|
实验技术员
|
学期末
|
|
备注:
1) 1-10#按班级为单位入档,11#按课程为单位入档。
2) 1-3#必须提供请提供电子版,发E-mail至clxysy@hqu.edu.cn。